建筑空间论读后感摘抄 经典精选
《建筑空间论》是一本由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筑空间论》精选点评:
●古董教材
●空间才是建筑的“主角”
●黑白而不是彩色插图,以及后面很多页的英文备注,让人无语。
●很好看,虽然不新,梳理了西方建筑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
●很犀利。突然发现可以跟考研复习的外建史配着看...
●建筑的核心是空间,内部的或外部的。从聚焦于一个点的透视去看,看到的是三维,而加上时间这样一个元素,从不同焦点去看,便有了空间的四维性,一个动态的散点透视构成了更为真实的拟态空间,这也是看照片或模型无法体会建筑真正魅力的原因。当然,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去亲身体验那份多维的空间感,让自己包含其中。 空间,最重要的构成即是“空”的那部分,也就是绘画的留白,建筑通过构建屏障来打破那份空,也因为这屏障生成了另一种难以放眼望去的空,那份内与外交融的空也使得空令人有了更多的遐想。 空是连续、交织的,若去看一个城市,就需要从空间的整体性去看内部与外部空间,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哪怕一棵树,也会与建筑构成的空形成关联而产生不同视觉体验,而那份视觉体验,又把人内心的空间联结起来产生各种移情…好奇妙的空间构成…
●待重读/二刷/觉得还需要看第三遍,这一次要配合网上的图看。。。
●超棒的一本书~看了一半,大学时看的,当时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内容也忘了。书放在家里。
●和我设想应该要说的东西不同。
●空间历史
《建筑空间论》读后感(一):推荐相当不错,翻译给力。
建筑类的书籍,往往翻译质量很让人头疼。
本书的翻译真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建立在对建筑史相当熟悉的基础上来再阅读。书中的却为真不是泛读能体会到的。
读书的主旨,不是看看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我想应该是一路看下来的种种感触。各种旁白,各种举例,十分有趣。
《建筑空间论》读后感(二):历史是客观的,建筑史也不例外
建筑评论家各执己见,试图去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历史的建筑,而建筑和很多艺术一样都是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的,用这种方法去评论建筑,虽然能提取出能为当下建筑所利用的有利信息,却也忽略了特定历史背景的客观性,而评论不应该摆脱特定的历史背景而断章取义滴用当代的评论标准去审视,很多看似不好的做法或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解决过不少特定的问题,存在就有它的价值。我认为这个标题应改作——当代视角下的建筑空间评判。
《建筑空间论》读后感(三):历代空间
以空间为主角,讲述了历代空间的形式
揭示了一些演变的规律
刚开始时顿觉眼前一亮
大开眼界 爱不释手
由于一直都是针对西方人所习惯的单一空间进行叙述
读来并没有太大的共鸣
但是
使我的视线从纷繁的建筑史实中抽离出来
去着眼于当中的一点
摒弃更多的诸如社会 文化 历史 习俗 地理等因素的干扰
就空间论空间
虽然可能有时候过于牵强
但似乎也不失为一种简化问题的有效方式
作者一开始就强调应该在同一标准
同一范畴中品评各种建筑
但是抛开这一切
如何将他们划归到同一范畴?
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
似乎他的回答是空间
但是抛开一切
我个人觉得未免有些片面
《建筑空间论》读后感(四):极具洞察力
赛维是一个建筑历史学家,建筑知识非常渊博。
此书如作者自己所言,不是常规的建筑史著作。不以实例分析的形式而选用概括归纳的方式写历史,是非常危险的。但是赛维却能够触及建筑本质而具有洞察力。
在第一章便区分建筑与其他艺术类型的本质区别--空间。比较深入浅出了论述了人是空间的组成部分亦是它的量度以区别与绘画雕塑的语言。对空间的阐释基本比较准确,唯觉若能以场所的内涵再丰富其定义,会更深层次地揭露空间。